当前位置:通知公告>正文
2021年教改项目(结题)
发布者:杨建  发布日期:2024-10-15 查看:542 次
主要工作要求如下:
材料提交时间:
2023-05-05至2024-03-15
参与的项目分别为: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所属院系 |
---|---|---|---|
1 | 地质地貌野外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 | 吴炳玉 | 地理与海洋学院 |
2 | 新高考背景下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江淼华 | 地理与海洋学院 |
3 | 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形成性评价反馈机制的构建研究 | 翁委凡 | 教务处 |
4 |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海洋资源与环境》为例 | 徐清艳 |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5 | 基于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机化学综合性实验项目开发 | 周岑 |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6 | 基于OBE理念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 张于弛 |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7 | 以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分子材料综合实验课程改革探索 | 叶远松 |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8 |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校企混合教学模式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的研究 | 叶鸣晔 | 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 |
9 | 创新背景下融入思政元素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陈玲菊 | 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软件学院) |
10 | 大数据背景下《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 任丽 | 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软件学院) |
11 | 融合赛事的抽样调查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彭梁榕 | 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软件学院) |
12 | 1+X证书制度下的大数据分析课证融通研究 | 孙锋 | 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软件学院) |
13 | 构建线上线下双轨融合的瑜伽课程教学创新模式 | 邱蓁蓁 | 公共体育教学部 |
14 | 基于OBE理念的高校体育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 | 陈剑萍 | 公共体育教学部 |
15 |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体育》一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林立 | 公共体育教学部 |
16 | 师生共同体视域下“形势与政策”课现场教学实践探索 | 黄海林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7 | IGEC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 | 陈王盈 | 海峡学院 |
18 | 基于学生成果产出导向的电类交叉学科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改革 | 邵振华 | 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 |
19 |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习教学管理的探索与改革—以闽江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 | 赵和平 | 外国语学院 |
20 | 以新工科为培养目标探索光电类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 王建彬 |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21 |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闽江学院物理学(师范类)专业为例 | 洪锦泉 |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22 | 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路径研究 | 刘宜君 | 法学院 |
23 | 法律诊所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路径研究 | 王冬 | 法学院 |
24 |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手段的完善与推广 | 林安民 | 法学院 |
25 |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学-学工”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以闽江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 | 张贵平 | 外国语学院 |
26 | 以师生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日语专业“1+x”证书制度建设 | 邱晓玫 | 外国语学院 |
27 | 具有校本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评估研究 | 卢晓静 | 外国语学院 |
28 | 基于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许艺萍 | 外国语学院 |
29 |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外语专业产教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 | 陈曦蓉 | 外国语学院 |
30 | 国际化视阈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陈捷 | 美术学院 |
31 |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产教融合为核心——培养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多元机制构建 | 曾晨 |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 |
32 | “双一流”建设目标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开放共享运行机制探索 | 陈志 |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 |
33 | 基于成果导向的《新闻采写》课程模式改革 | 李馨 | 新闻传播学院 |
34 | 诗词在中国社会生活史教学中的运用 | 黄清敏 | 人文学院 |
35 | 《学科基础实习》课程改革与史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 毛晓阳 | 人文学院 |
36 | “融会贯通、重在实践创新”——新文科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 缪小云 | 人文学院 |
37 | 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创新 | 李丹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38 | 对分课堂:思政元素融合与内化的探索与实践----以《微观经济学》课程为例 | 林人慧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39 | 经济类专业课程推进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研究 | 邱强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40 | 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研究-以《旅游经济学》课程为例 | 高玲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41 | 新文科背景下校企合作课程建设路径探索——以《财务分析、》课程为例 | 林萍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42 | 新文科建设中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开发的新模式研究 | 倪姗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43 |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文科转向思考 | 景秀艳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44 |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改革 | 杨小山 | 新华都商学院 |
45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微观经济学本科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 孙淑晓 | 新华都商学院 |
46 | 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分析手段与方法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 翟绪军 | 新华都商学院 |
47 |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重构--基于新商科人才培养 | 马丽英 | 新华都商学院 |
48 | 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视角下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 谢小红 | 教务处 |
49 | 闽江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测数据平台建设 | 陈晴 | 教务处 |
50 | 闽江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化探索与实践 | 黄鸿鸿 | 教务处 |
51 | 新工科视域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 洪碧琼 |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52 |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分析测试人才仪器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 陈毅挺 |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53 | 以生活化为导向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 蔡桂珍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54 | 基于“一二三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综合改革与实践 | 张赛玉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55 |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机械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 林秀芳 |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56 |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热学》课的实践探索 | 林颖婷 |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57 | 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王小梅 | 外国语学院 |
58 | 校地合作语言服务项目驱动下的闽都文化翻译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 郑凌茜 | 外国语学院 |
59 | 扎根中国大地的作品思政——新媒体艺术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路径研究 | 丁耀 | 新闻传播学院 |
60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建设 | 黄长华 | 人文学院 |
61 |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 | 张胜璋 | 人文学院 |
62 | 《公众史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与历史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 陈日升 | 人文学院 |
63 |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建设与教学实践 | 郑丽 | 人文学院 |
64 | 基于“传统文科+”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王念祖 | 传播学院 |
65 | “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研究—以物流工程专业为例 | 郑建湖 | 经济与管理学院 |